“把酒祝东风, 且共从容。垂杨紫陌洛城东。总是当时携手处, 游遍芳丛。聚散苦匆匆, 此恨无穷。今年花胜去年红。可惜明年花更好, 知与谁同?”欧阳文忠公的《浪淘沙》说的是人世间的美与悲。
春风过处,百花齐放,姹紫嫣红,美不胜收。转眼林花谢了春红,零落成泥碾作尘,红消香断只堪怜。所幸花有季季的轮回,人可以等待它重生的盛放。这是花的美与悲。
人呢?聚散无常。犹记去年携手处,欢歌笑语,你侬我侬,共赏春景。今年花胜去年红,你去了哪里?明年,与我赏花的又会是谁呢?相聚的欢乐总是这么短暂,离别的痛苦弥漫了剩余的时光。花还有再红日,可人一旦分别,也许就是一生。这是人生的美与悲。
花开会凋零,聚散苦匆匆,满月成残月,白雪也消融。这些带有遗憾的美,总是让我们在欣喜中又充满哀伤。
为什么美不能永恒?佛说有情决定死,无情决定灭。有生命的众生都会经历出生、成长、衰老,最后走向死亡这个过程;无生命的万物都会经历形成、发展、销蚀,最后走向毁灭这个过程。所以,所有的存在形式都是虚幻,注定没有什么可以永恒,这就是无常。
面对着短暂之美,有多少人陶醉享乐在其中,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“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!为乐当及时,何能待来兹”。悲观慨叹者有之,“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”“曾把梨花,寂寞泪阑干”。满怀希望不懈追求者有之,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。还有一种人,既珍惜当下,又能清醒的看透美的本质,有着一种淡然而寂静的物哀,凡是无常无告无望的,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,这样的一切东西,于我都是可亲,于我都是可怀,同时努力创造美而又不执着于美。
世态种种,无分高下。无论哪种对待美的方式,都改变不了人世间美不能恒常的本质。那么,到底有没有什么方法留住这美?纵观历史,秦皇汉武、唐宗宋祖等为人君者,自诩天之骄子。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,哪个不想长生不老永享这千古江山?有始皇不惜巨资,派徐福带几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,结果,徐福一去如泥牛入海,杳无音信;也有“不问苍生问鬼神”的汉文帝,虽创造了“文景之治”的盛世,也只有47年的光阴可享;更有晚年迷信仙丹以致暴疾不救的唐太宗李世民。可见道士的灵丹妙药也无法留住永世的荣华。
轮回的种因让有情众生在六道中生生死死,美是如此的短暂无常,大部分时光在“八苦交加”中度过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爱别离、怨憎恚、五阴炽盛,苦苦难言。唯有皈依三宝,依教奉行,才能出离六道轮回,永享更美的东西。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座下弟子得大成就者若干:禄东赞法王达到了生死自由,开初仁波切成就了虹身法境,虔诚向佛的侯欲善居士获佛菩萨接引往生,扎西卓玛的叔叔被佛陀送到完全脱离俗世悲苦的佛国第六品……
何谓极乐?《无量寿经》云:“其佛国土,自然七宝,金、银、琉璃、珊瑚、琥珀、砗磲、玛瑙,合成为地。无山无海,亦无三恶道诸难之趣,亦无四时春夏秋冬,不寒不热。”
无常与轮回,让行人受尽了人世间苦与悲,只有佛才能带我们走向最究竟的圆满。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《了义经》中云:“不来不去。焉有佛土?应无所住。大小何存?而生其心 。妙有佛土。当体佛土耶。智者当知何为修行。由此入法。自得大法。时轮金刚。大圆胜慧。现量佛境虹身。诸多大法亦复由此而入。智者若得修行。顿可当下灌顶。坛城盘旋。虹光法界。三身顿显。”
莫做愚痴者,发心离苦门。修行学正法,转凡成圣人!
撰文:桂棹兰桨明月夜
编辑:语默
《文章转自网络》